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讲座回顾|徐龙国:汉长安城考古发现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7日 19:03    作者:    点击:[]

2023年12月1日上午,家庭老师一边讲一边c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087期)讲座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628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题为《汉长安城考古发现与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徐龙国先生主讲,家庭老师一边讲一边c高继习副研究员主持。

讲座内容包括汉长安城总体概述、考古发现、都城布局、个人认识与西汉以后的长安城五个部分。

一、概述

讲座伊始,徐老师介绍了汉长安城的地理概况与营建简史。汉长安城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郊,南有终南山、北有渭河,南高北低是最重要的地形特点,与许多后代都城北高南低的情况有着明显差异。

为了树立城市考古动态考察的理念,徐老师首先介绍了汉长安城的前身和营建过程。汉长安城营建之前,这里有一些战国及秦代的宫苑建筑,有些建筑被汉代沿用。汉代营建长安城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汉高祖时期,萧何主持、阳城延具体实施,营建未央宫、长乐宫、前殿、武库、太仓、东阙、北阙、大市;

第二期:汉惠帝时期,营建四面城墙,建西市、北宫、社稷、太上皇庙、高庙;

第三期:汉武帝时期,修建桂宫、明光宫、建章宫,扩建北宫,开凿昆明池、漕渠;

第四期:西汉末期,王莽在南郊修建了明堂、辟雍等大量的礼制建筑。

此外,西汉以后的十六国、北朝时期,一些北方民族政权也在此建都,其遗存主要集中在汉长安城东北部,尤其是东北部宫城区域。

二、考古发现




汉长安城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已持续近7 0 年,其格局已基本确定,大致究明了四面城墙的走向、城门位置及其形制、城内道路网及城外交通格局、宫城及宫内建筑布局、武库和礼制建筑的形制、手工业作坊和市场情况等。徐老师就上述考古成果进行了分类回顾与详细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一)城墙、城门及道路

城墙和城门决定了城市的基本格局。汉长安城城墙大部分地表尚存,大致呈方形,南北城墙多处曲折,周长25.7公里,面积约36平方公里。每面城墙均有3座城门,每座城门3个门道,一门三道的制度在这一时期形成定制,也为后世所沿用。目前已经发掘的是霸城门、宣平门、直城门和西安门。东部3座城门外两侧各有一处突出的夯土,似乎为瓮城或门阙之类的建筑。对直城门大街和安门大街的揭露表明,汉长安城道路为土路,每条大街分为三股道路,对应3个门洞。文献记载,汉长安城内八街九陌,街衢洞达。道路在都城中形成路网,成为都城的骨架。通过多年的勘探,汉长安城大的路网基本呈现出来,与12座城门相连的东西、南北向的道路,把城内分成十几个“区”,各“区”功能不同。宫殿、官署、贵族府第、闾里、市场、手工业作坊等,就分布于这些区块之中。宫殿、官署、贵族府第安排在地势较高的南部区域,闾里、市场、手工业作坊安排在地势较低的北部区域。

(二)宫城和宫内官署

未央宫作为西汉的政治中心,现在地面还留存有未央宫前殿、天禄阁、石渠阁等不多的建筑基址,其他遗址均埋于地下。前殿是未央宫的核心建筑,分前、中、后三大殿,每个大殿前各有一个院落,地势由南到北呈台阶状升高。中部大殿是正殿,皇帝登基、重要朝会、皇家婚丧等大典均在此举行。前殿夯台周围有一周附属建筑,是卫生、保卫和服务等人员的办公室用房。

未央宫二号基址被推测为椒房殿,其大殿由正殿、配殿、附属建筑三部分。徐老师在展示二号基址平面图时强调,学习考古一定要会看图、画图,才更能理解图中传递的信息。三号基址出土了大量骨签,被推定为中央官署遗址。四号基址出土了大批“汤官饮监”封泥,被推定为少府或其官署。他对三、四号基址、沧池、天禄阁、石渠阁等建筑形制分别做了精彩介绍,扩展了大家的认知。

汉长安城未央宫平面图(据1996年《汉长安城未央宫》修改)

长乐宫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修建的,为太后之宫,也称东宫。目前发掘的一至六号基址均位于霸城门大道以北。二号、四号、六号基址均发现了半地下建筑或半地下通道,类似的地下建筑形式在桂宫也有发现。刘庆柱先生认为这一现象应与西汉时期太后、外戚干政的政治生态有关。在六号西汉早期基址下发现了战国晚期或秦代的建筑基址,为该霸城门大道以北区域为长乐宫范围提供了证据。长乐宫五号基址形制独特,主体建筑是用于藏冰的冰室,附属建筑为管理冰室的办公用房。

汉长安城长乐宫遗址钻探平面示意图

建章宫位于汉长安城外西侧,建于汉武帝时期。据记载,其规模“度比未央”,而富丽堂皇的程度可能远超未央。根据地面上现存的前殿、双凤阙和神明台夯土基址,可大致推测建章宫的范围。太液池是建章宫的重要遗迹,已大致探明池岸范围,并在池中探得4个较大的夯土台,可能象征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四神山,在其中一个夯土台上还勘探出一组大型的建筑基址。

此外,徐老师还介绍了桂宫和北宫等遗址的考古收获。

(三)手工业与市场遗址

汉长安城手工业作坊集中于汉长安城的西北部,在此发现37座窑址,产品主要包括为都城烧制建筑材料、为陵墓烧制随葬用品、铸造车马器和铸钱等。该区域应为官营手工业作坊区,东、西市可能在手工业作坊区以东的区域。

上林苑及汉长安城内西北部发现多处铸钱遗址,根据各遗址出土的钱范,确定了西汉时期铸钱的上林三官(锺官、技巧、六厩)及王莽时期的前、后锺官作坊遗址的地望,这是近年来在铸钱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四)武库、太仓遗址

武库位于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出土了大量兵器、铠甲等遗物。20世纪70年代,勘探发掘了7座库房建筑,分属东、西两个院落,其中七号库房保存较好,对研究武库的建筑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近年来,在以上发掘区以北,又探得类似的建筑,可能也是武库的一部分。

《三辅黄图》记载,汉代太仓“在长安城外东南”。2012年,徐老师在汉长安城外东南部勘探发现24座粮仓,发掘了其中4座,但均是唐代太仓,而非汉代太仓。然而,宋代吕大防《长安城图》石刻摹本把太仓刻在唐代宫城之内。清代张穆校《唐两京城坊考》,又把太仓置于皇城内、承天门街之东。因此,这一考古成果纠正了多条文献记载的错误。截止目前,社科院考古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此已发现发掘唐代粮仓68座,至今没有发现西汉太仓,推测可能在汉长安城内武库以南的区域。

(五)礼制建筑

西汉建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礼制未定型,城东、西、南、北面均有不同阶段的礼制性建筑。直到西汉晚期,礼制建筑主要集中设于汉长安城外南郊,目前已发掘了其中12座宗庙以及社稷、明堂辟雍遗址。近年来,在汉长安城东部又发现两处疑似礼制建筑的遗址,因具体资料尚未发表,其性质尚不明确。

(六)城外交通

在汉长安城外围发现的一些道路、桥梁遗址,反映了汉长安城交通情况,主要是向北、东、西三个方向。在汉长安城北渭河一线发现了大量桥梁遗址,其中厨城门、洛城门外桥梁发现最多,厨城门桥可能是文献记载的中渭桥。在汉长安城西南发现泬水桥,是通往西向的桥梁。近年发现霸城门、清明门和宣平门均有向东延伸的大道。城东浐河故道上发现的三殿村汉代古桥,可能与文帝霸陵、薄太后南陵有关。

三、都城布局

在考古勘探与发掘基础上,徐老师简单总结了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汉长安城布局与《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载的“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基本相符。考虑到西汉末年王莽托古改制以及刘向、刘歆主导校书运动的历史背景,徐老师认为,《匠人营国》篇在重新编校时很可能受到汉长安城形制的影响,其最终写定时间在西汉末年,经过刘向父子重校以后的《考工记》,在此时被补入《周礼》之中。

此外,徐老师还展示了以往研究中不同版本的汉长安城平面图。他指出,平面图的绘制与学者的学术观点和阶段性认知有关,不同的城址平面图反映了研究者对于汉长安城布局的不同认知。

四、个人认识

之后,徐老师对学术界的一些热点问题和考古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百六十闾里的方位。目前考古发掘尚未发现文献记载的闾里遗迹,推测大部分闾里应分布于汉长安城内东北部。据记载,汉长安城周围还有建章乡、东乡等,建章乡可能在建章宫及其附近,东乡可能在汉长安城东部,考古发掘表明汉城东部近郊主要为墓葬区,尚未发现居住遗址。里坊问题需要今后考古加以究明。

汉长安城的方向。一些学者根据汉长安城东侧3座城门的特殊结构,认为汉长安城朝向东方。徐老师认为,汉长安城西、南方为上林苑,北部有渭水,周围环境及城郊功能造成了东方是汉长安城的主要朝向。西汉晚期王莽托古改制,在城南设立宗庙等礼制建筑,对当时城市朝向观念产生了影响,可能使都城朝向转向了南方,并对后世都城产生了深远影响。

宫城的布局。汉长安城的宫城之中,未央宫、长乐宫的布局较为清晰,从勘探的两宫道路来看,宫城布局大致呈井字形,不过长乐宫还有一条南北向道路有待探明。未央宫发现7座宫门,除南宫墙1座宫门外,其他均2座宫门,前殿就在井字中间,基本处于居中位置。

超长中轴线。有学者通过GPS测量数据,认为汉长安城存在一条南北向超长建筑基线,从子午谷穿过汉长安城、汉高祖和吕后长陵直至三原县天井岸遗址。徐老师认为,汉长安城不是一次性规划建设完成的,将不同时期建筑串联起来总结一条中轴线的设想,其合理性需慎重考虑,不宜据此认为汉长安城存在一条总的中轴线。至于这一轴线再向南北延伸,发展为从汉中至朔方的超长轴线,更有待进一步的考查与验证。

汉长安城“斗城说”。《三辅黄图》记载:“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从汉长安城遗址的测绘结果看,南、北城墙之曲折处并非有意模仿天象,而是受到渭水走向和汉长安城地势的影响,是因地制宜、随形就势的结果,目的是城市面积、省工省力,又有利于城市防御,不适宜据图过度解读。

五、西汉以后的长安城

徐老师简要介绍了西汉以后长安城的考古发现情况。从西汉晚期开始,汉长安城不断遭到破坏,十六国至北朝有几个北方民族政权定都于此,其都城主要集中于汉长安城东北部。直至隋代迁至汉长安城东南部的大兴城(亦即唐长安城),汉长安城彻底废弃,成为唐代禁苑。

讲座最后,徐龙国老师就师生提出的问题作了精彩答复。高继习老师也对本次讲座作了简要总结,并代表参与讲座的全体师生对徐老师表达了真挚地感谢。


【作者:岑欣然 审核:高继习、徐龙国  编辑:孙士美】

上一条:讲座回顾丨何利群:多元一体、文明互鉴——邺城考古发现与探索 下一条:讲座回顾丨考古重建丁谷窟寺:近年来吐峪沟石窟考古发现与研究发展

关闭

版权所有 © 家庭老师一边讲一边c-拼音注释-阿吉诗词网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